close

  央廣網北京3月27日消息(記者杜希萌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不知道收音機前的聽眾還記不記得,在第一小時時段的新聞面孔版塊里,我們關註了一對在球場清理其他人沒帶走垃圾的父女。在比賽結束後,這爺兒倆一人懷裡抱著一堆墊椅子用的廢報紙扔進了垃圾桶,這場景著實讓人溫暖和欣慰。其實我想說的是,這位父親用行動帶領女兒一起踐行公益理念,這種以身作則的家風是多少口號式教育都無法媲美的。
  我想這個女孩從父親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做事,更重要的是學會瞭如何做人。你剛纔提到了家風這個詞,最近一段時間,“家風”一詞很紅。所謂家風,指在一個家庭或家族成員中沿襲下來的道德風尚和家教傳統。自古有“忠厚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”流傳,也有“吃虧是福” “孝簡恪恭”之說,都是源於家風的傳承。
 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家風卻似乎變得很陌生。電子產品泛濫,對八卦新聞,朋友圈消息,人人都能說上幾句,但說到家風家教,卻又說不出什麼。家風對個人,家庭,社會而言究竟是什麼?
  鄭州市民周惠玲今年65歲,2003年從教師崗位上退休後並沒有閑著,她自學家庭教育知識併成為了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師,經常到學校和社區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理念。
  周惠玲說,之所以一直堅持從事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,是受身為農村教師的母親影響:
  周惠玲:每天放學都要把孩子們的鉛筆收回來,晚上削好,第二天再發給學生。她對家長特別好,手特別巧會裁剪衣服,很多村民來找她裁剪衣服,她從來沒有拒絕過,總是很熱情的接待大家。這就是她的一種仁愛,無形之中就潛移默化的傳遞給我,這就是一種家風的傳承。
  成年後,周惠玲也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,對於她的孩子,她所教的只有一點,先人後己,而這種家風成了他們整個家族的靈魂。
  周惠玲:一次我的孩子有病,她打電話你能不能早點回來,去給我看病,我說好!剛好到學校門口碰到我的一個學生生病,我就先帶那個學生去了武警醫院,把那個學生看完以後,我才回家又帶著我女兒去看病。
  記者:您女兒能理解您麽?
  周惠玲:能理解。有一次他中耳炎,需要天天去醫院打針,可是我剛好需要帶學生去軍訓,我就把這個情況告訴孩子了,孩子就說,媽你去吧,針我自己打!
  家風能夠存在的前提,在於家庭文化的傳承。父輩以身作則,潤物細無聲,能夠指導子女為人處世。而子女也應受教,當這樣一種傳承繼續下去,一個家庭的的文化就建立起來了,而每一個家庭的家風傳承匯成的也許就是一條道德長河。
  “一粒糧食一滴汗,粒粒來的不容易!”
  每天晚飯前,家住長春市的五歲男孩兒嘟嘟都會背上這樣一首兒歌,提醒自己不要浪費糧食:
  嘟嘟:吃飯不掉飯粒,不亂花錢,不浪費用水,把空的飲料瓶帶回家。
  媽媽:對對對,這個他也知道,我們在外邊的時候他渴了,給他買的礦泉水、飲料什麼的,喝完了,他都會提醒我帶回家留著。
  嘟嘟:賣錢!
  嘟嘟的節約意識也是來自媽媽徐曉娜的言傳身教:
  徐曉娜:孩子是家庭的一個成員,是國家的一位公民,是社會的一個小“點”,但是,他們的作用並不小,很多年後,當他們成為社會的主體時,他們的節約意識,節約行動更會造福整個地球 !
  我們不難看出,家風同樣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。有什麼樣的家風,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做人做事態度和為人處世的風格,即便是對一個孩子。家風的形成,無關家庭貧富,可能也無關父母文化程度,而是源自父母德行素養的熏陶。
  對於家風,解決了誰來教,誰來學的問題,現代家風傳承的最大難題就是,教什麼?
  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認為,重提家風是對傳統文化的回歸,而人們也可以在中國傳統美德中來汲取自家家風的素材。
  萬俊人:父母長輩能用什麼教我們,就兩個,一個是傳統文化中既定存在的資源,另一個是他們在成長過程獲得的人生經驗,特別是成功的人生經驗。
  但他也表示,在汲取傳統文化中優秀資源的同時,每一個家庭也可以創造出新的家風,或者是把傳統的家風轉化到我們的現代生活中。
  萬俊人:我們要看到今天家庭結構的變化,帶來了家庭教育家風資源的一個匱乏。一條河流不管他開始多麼強勁,它如果沒有新的活水進來,它總會幹涸,所以我們要匯百川,每一代,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提這個家教寶庫里增加點什麼,我們創造出一點個性化的經驗,凡是好的,美的,真的,善的都可以成為我們家教家風的資源,元素。
  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認為,這也會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。
  肖群忠:家教家風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人進行德育,培養人格的重要載體和途徑,比如說我們核心價值觀里愛國、敬業、誠信、友善,中國古人非常相信,只要有了這些基本的品德,就可以把這些推廣到社會上去。
  萬俊人說,無論是個人,家庭,社會乃至國家都是需要家風的。
  萬俊人:這實際上反映這個時代,我們這個人,這個社會的一個道德亟需,一種文化需求,一種共識性的文化需求,這也是大家的心聲。  (原標題:家風形成無關家庭貧富 源自父母德行素養熏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b60qbnv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